169
“妈”与“娘”的称谓词以及文化教学策略
——以胡志明市财经大学中文专业一年级大学生为例
APPELLATIONS WITH "" AND "" AND CULTURAL TEACHING
STRATEGIES
TAKING THE CHINESE MAJORED FRESHMEN IN HO CHI MINH
CITY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AS AN
EXAMPLE
Lê Thanh Huy
Trường Đại hc Kinh tế - Tài chính TP.HCM
Khoa Ngôn ng & Văn hóa quốc tế
【摘要】汉语称谓词是中华人民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中国文
化、家庭组织形式和婚姻状况。与其他语言的称谓词系统相比,汉语的称
谓词系统颇为复杂。因此在学习汉语称谓词的过程中,外国学生遇到不少
困难。加上,汉语的称谓词系统里有大量的带着语素的称谓
词,有的意义相同,但有的带的称谓词意义却迥然相异。这让
胡志明市财经大学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在使用称谓词时也难免犯上词语选用
的混淆。因此,站在重点讲解常用称谓词的基础上,本文将对与带
这两个语素的称谓词进行对比,找出其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文化的
角度,给学生适当地讲解关于带等称谓词的文化内涵,让学生
掌握其构成的规律,避免使用上会产生的偏误。
Abstract:
Chinese appellation is a uniqu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It reflects Chinese culture, family organization and marital
status. Compared with the appellation system of other languages, the Chinese
appellation system is quite more complicated.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Chinese appellations, foreign students encounter many difficulties. In
addition, in the Chinese appellation system,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ppellations accompanied by the morphemes "" and "", some of which have
170
the same meaning, but some appellations with the morphemes "" and ""
have completely different meanings . This causes lots of confusedness to Chinese
major students of Ho Chi Minh City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in
using these word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focusing on the common
appellation words, this article will compare the appellation words with the two
morphemes "" and "", and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n,
from a cultural point of view, explai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ppellations
which contain morphemes "" and "" to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rules of their composition and avoid errors in their use.
关键词:称谓词;语素;文化因素;教学对策
一、 引言
2020年,网上流行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位非洲的汉语学习者收到记者
的采访,他分享学习汉语时最尴尬的事情是有一次他跟一位中国的女生打
交道,结果被对方鄙视了。问起原因来,记者才发现,原来这位非洲学习
者把那位年轻的姑娘叫做姑妈。因为在这位非洲学习者的理解当中,
是有同样意义的。这个视频被播放后,饱受了来自世界各地
汉语学习者的同情,也称谓本人选择该研究主题的原因之一。
汉语的称谓词系统较为复杂,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在某些
语言里,很多称谓的概念都只用一个词来形容。拿英语里的 aunt 来说,英
语的 aunt 在汉语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如:姑姑姑妈阿姨姨妈
姨娘等。而英语的 uncle 在汉语也可以翻译成伯父伯伯叔叔
叔父舅舅等等。加上,在汉语称谓词里有着大量的带这两
个语素的称谓词,比如:姑妈、姑娘、妈妈、妈咪、舅妈、姨妈、叔妈、
岳娘、丈母娘等。然而,使
是大有相同,但这不意味着这两个语素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相互替换。因此
在学习汉语称谓词时,学生要懂得如何区分带
使用性,以免发生像那位非洲学习者一样的尴尬的情况。
171
称谓词的研究并不先于人知,如崔希亮
1996)的《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姚权贵(2016)的
《亲属称谓的演变及其文化动因》、卫之强(1994)的《称呼的类型及其
语用特点》、高艳(2016)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都
已经取得相当高的成就。
然而,对于专门针对带称谓词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分类,
学术上的研究较为罕见。另外,对母语者来说,区分带的称谓
词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站在对外汉语的角度来讲,外国人学习汉
语称谓词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再加
方面又有相同的意义。这使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称谓词时难免会产生词
语选用的混淆。因此本文基于找出带着这两个语素的称谓词之间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对常用的的称谓词进行归类。然后,以文化导入、
文化讲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避免产生词语选用上的混淆。
接下来,我们先初步了解带之间的关系,发现学生容易出错的
地方。然后,在已经掌握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提
文化运用的教学对策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 与带的称谓词之间的关系
经过考察《新华字典》,本文找出数个带的称谓词并进行
初步分析,认为带语素的称谓词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可互相代
不可互相代替两种:
1. 可相互代替的称谓词
在已经找出的称谓词里,有部分的带与带的称谓词可以互相
代替,例如:干妈 干娘、奶妈 奶娘、舅妈 舅娘、姨妈 姨娘、后妈
后娘、小妈-小娘,伯妈- 伯娘、叔-叔娘。例如:
172
固定语素
的称谓词
的称谓词
意义
干~
干妈
干娘
指义母
奶~
奶妈
奶娘
指被雇佣给别人家
孩子喂奶的妇女
舅~
舅妈
舅娘
指母亲兄弟的妻子
姨~
姨妈
姨娘
指母亲的姐妹
后~
后妈
后娘
指父亲后来娶的妻
小~
小妈
小娘
指父亲的妾
伯~
伯妈
伯娘
指父亲哥哥的妻子
叔~
叔妈
叔娘
指父亲弟弟的妻子
据上表所述,在常用的汉语称谓词系统里,我们已经找出八组带
与带的称谓词可以替换使用,如干妈干娘都同样表示义母的意
思;奶妈奶娘都指被雇佣给别人家孩子喂奶的妇女;舅妈舅娘
都一样指母亲兄弟的妻子;姨妈姨奶都是母亲的姐妹,又称为姨母
后妈后娘都同样表示父亲后来娶的妻子;小妈小娘一样都用来
形容父亲的妾;伯妈伯娘都表示伯父的妻子,而叔妈叔娘都表
示叔叔的妻子。在每一组称谓词里,它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语素。这个语素
分别与相结合,形成偏正式的合成词。对这一类的称谓词,我
们可以替换使用而不影响其在句子中的意义。
2. 不可相互代替的称谓词
除了上面所讲的两者能够相互代替的称谓词以外,在汉语的称谓词系
统里,有的带与带的称谓词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其中包括两种现
173
象。第一种是两者有相同的构成形式,但语义方面却不同。第二种是带
或者带的称谓词只有一个是存在的,另外一个换别的语素后就变
成不存在的词。
2.1 语素形成不同语义的词
首先,我们先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所遇到的称谓词妈妈和与
其相应的重叠式称谓娘娘,然后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妈妈 娘娘
1我的气度得于父亲影响的较少,得于妈妈的也似多。”——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沈从文。
2 人告何太后曰:『今大将军矫诏召外兵至京师,欲灭臣
等,望娘娘垂怜赐救。』”——《三国演义.第三回》
3 正中七宝九龙床上,坐着那个娘娘。”—— 《水浒传.第四
二回》
妈妈据《新华字典》的解释是用来称呼母亲的一种方式(例
1),而
娘娘却是古代人对女性的一种敬称,一般用于称呼皇后、妃嫔、公主等
皇族、贵族女性(
2)或者用来称女神(例
3)。除此之外,娘娘
能用于称呼自己的母亲。
第二组将拿出来作对比的是姑妈姑娘,这也是很多外国学生在
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混淆最多的一组称谓词
姑妈 姑娘
4 她上南苑去找姑妈,打听老头子的消息。”—— 《骆驼祥
子》- 老舍
从此一面听得人回话: 林姑娘到了。 贾母又说: 请姑娘们
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红楼梦》